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平宋广军通讯员徐嘉李博9月15日,记者在禹州市张得镇大周村烟田里看到,一块块烟田翻滚着绿浪,一片片硕大的烟叶色泽鲜艳。采摘、打捆、搬运、装车……烟农们正抢抓农时进行采收,田间地头,一派忙碌的景象。距烟田不远处的烤烟房外,映入眼帘的同样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,一杆杆翠绿中带黄的烟叶左排右放,被烟农整整齐齐装满了大半个烤房。“去年种了多亩烟叶,今年我又扩种了多亩烟叶,今年烟叶产量、质量都比去年好,当初选择种烟真是选对门路了!”烟叶种植大户殷阳阳喜悦地说。“现在政策好,又有专业人员指导,只要人勤劳、肯干事,我们就能有个好奔头。”殷阳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今年他家发展烟叶种植近亩,从犁地、覆膜、种植、管护到采收,人工费和其他费用目前虽然已经花了约万元,但今年的烤烟收成较好,烟叶的质量比较高,除去人工费用和其他成本,今年他家的烤烟纯收入在万元左右。殷阳阳告诉记者,现在,烟叶种植已经成为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,种烟几年来,他的信心越来越足,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。张得镇位于禹州市西南部,是传统种烟大镇,为确保群众持续增收致富,近年来,该镇立足区位优势,将烟叶产业的发展纳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范畴,按照“烟成方、路成网、炕成群、可轮作”的发展思路,为烟农提供全方位、专业化的服务保障。在持续推进“千亩烟方”建设的同时,全力培优育强烟叶支柱产业,实现了强镇、兴村、富农的良好成效。今年全镇烟叶种植面积达余亩,预计产值可达余万元,可上缴利税近余万元。“我家没种烟,但是我年年围着烟叶转。”烟叶产业的发展,不仅催生了大批像殷阳阳一样的烟叶植烟大户,同时也带动了群众通过土地流转、务工就业等途径,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。村民李芳就是烟叶务工人员中的一员,吃苦耐劳的他对烟叶从种到管、从收到烤的所有流程和技术都门清,成了植烟大户争抢的“精英人才”,“虽然忙点累点,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比外出打工心里更踏实。”据了解,张得镇烟叶种植和采收烘烤期从每年5月持续到10月,育苗、移栽、管护再到采摘、烘烤等过程,共带动近多人就业。此外,该镇还依托成熟的“浓香型上六片”的种植技术,积极培育本地烟农,常态化开展烟叶种植技术培训,提升本地烟农的种植水平,逐步培养了一批技术可靠的“老烟农”。同时,并积极协调上级烟草部门建立配套烟炕个,满足全镇烘烤需要。在烟叶生产过程中,为烟农免费提供肥料,发放犁地耙地补贴,帮助烟农解决种、采、收、烤、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,真正打通服务烟农的最后一公里。张得镇党委书记周金伟表示,烟叶种植不仅使烟农得到了实惠,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。下一步,该镇将加大扶持力度,在规模化发展、科学化种植、促群众增收上下功夫,使不断提升农户管理和烘烤水平,使小小“黄金叶”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“黄金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