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23年正月,棘阳大战斩杀甄阜、梁丘赐之后,起义军又在育阳截击严尤、陈茂。严尤、陈茂战败后,夺路而逃,也不说回宛城拒守了,得先想办法赶紧把战败的消息汇报给王莽爸爸。所以,当刘縯带领新市兵、平林兵、下江兵等绿林军及自己的舂陵兵围困宛城之后,城中的守军主要是南阳郡地方军。不过,南阳郡毕竟是入关的东门户之一,战国秦汉之际,是军事要地,宛城修得相当坚固。另一方面,李通、李轶、刘秀当初在宛起事失败后逃亡,李通留在宛城的合家宗族六十多人被杀害。因此,宛城中单单因为担心起义军报复的死硬分子,就相当多。因而,刘縯们在公元23年二月围城,直到五月,才攻破宛城。怎么攻破宛城的?史书缺乏细节记载。我推测,这场战争流血牺牲可能并不多,刘縯会把更多地时间用来招降说服、分化瓦解宛城大豪。而在起义军围困宛城之时,严尤、陈茂的战报也传到了长安,汇报给了王莽。刘縯此时已经自称助天大将军,俨然以起义军首领自居,因而也成为王莽的眼中钉、肉中刺。王莽对农民起义本身并不太在乎,但听闻刘姓宗室与起义军结盟,相当震惊,他也知道“能打的”与“有脑子”的合力的威力。王莽当即派大司徒王寻、大司空王邑带领百万大军前往南阳,镇压起义军。这百万大军,包含作战士兵四十二万,后勤保障几十万,还有王莽从全国各地搜罗的奇能异士几百人,比如人高马大的巨无霸,还有懂兵法的六十三个门派几百人。王莽为了壮大声势,还带了许多狼虫虎豹、大象犀牛随军队出征。史书讲,秦、汉以来,出兵的盛况,都比不上王莽这一回。而根据战争发展规律,实际上,可能是自人类诞生至王莽时,都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用兵。但打仗这事儿,会用兵,一百万就是一百万虎狼之师,不会用兵,那就是一百万头猪、一百万只羊。而军事统帅带兵作战的难度,是随着统兵数量几何级增长的。自古以来,中国古代战争史上,带兵不受数量约束的,不过区区数人而已。王邑、王寻的大军从关中出发,进居洛阳,南下颍川,吸纳了严尤、陈茂的败军,随即向南阳盆地挺进。这是公元23年三月的事儿。刘縯帅军围困宛城的同时,出于多方面考虑,派刘秀与其他诸将向东北进发,进入颍川地界。到四月份,刘秀等人已经攻下昆阳、郾城、定陵。看这张图,就能明白刘縯分兵的意图了,昆阳、定陵、郾县,三点一线,刚好成为从中原入南阳门户的屏障。但这样,就把昆阳、定陵、郾县推到了王邑、王寻百万大军的前线。当时,昆阳一线的兵力分布如下:刘秀带领几千人在今禹州市、颖水西岸阳关聚附近打野,顺便哨探;昆阳城内有几千人守城,王凤作为统帅。跟刘秀一起打野的军队,一看王寻、王邑军黑压压地过来,吓得掉头就逃回了昆阳城。刘秀无奈,也只好跟着回昆阳。到了昆阳,王凤、王常、宗佻、王常、李轶诸将会议,打算弃城逃跑。但刘秀反对,反对的理由很简单,但也很有说服力:昆阳是宛城的门户,昆阳失守,宛城的大军将无险可守,内外夹击必然溃散。当时,昆阳防线的主帅是王凤,刘秀只是王凤部下的一个将领而已。大家很惊讶:这小子平时和颜悦色,这会儿胆倒壮!但就凭刘秀说句大话,也没人信他,大概照样收拾行装准备逃命。恰在此时,斥候来报,王寻大军即将抵达城北。这样,逃命就来不及了。然后,刘秀又召集大家,向大家说明了自己的具体安排。众将一听,似乎还有救,反正也逃不掉,打打试试!然后,按照安排,王凤、王常带领统共九千守军坚守昆阳城,刘秀、宗佻、李轶等十三人赶紧出城,去定陵、郾县征发兵力来救。当时的情势堪称千钧一发,刘秀们出城,王寻大军也逼近城池,正安排合围,刘秀们差点没逃脱。刘秀、宗佻、李轶去定陵、郾县搬救兵且不说,单说昆阳城下。严尤跟王邑、王寻建议:“宛城刘縯带领的起义军才是主力,只要我们消灭了刘縯,昆阳自然不战而下,兵贵神速,我们犯不着在昆阳耽搁。”但是王邑、王寻不听,他们觉得带着百万大军,如果连小小昆阳城都拿不下,实在有损威风。王邑还有自己的小九九,当初镇压翟义叛乱,他就因为没能活捉翟义被王莽大骂一顿,这次特别想打个全胜仗。新莽军围住昆阳后,立即发动猛攻。新莽军此时是生力军,锐气正盛,围城十重,各种攻城器械、手段无所不用其极,地动山摇、黑云压城。城中守军抵抗了一段,觉得守不住,王凤就又想投降。但他被王寻、王邑粗暴拒绝了,二王以为昆阳指日可下,一定要全胜,接受投降怎么算全胜。起义军大部分都是穷苦老百姓,是被王莽不切合实际的新政逼得没有活路,才走上造反道路的。王寻、王邑作为王莽的忠实走狗,对起义农民没有丝毫的同情,只有全部消灭才解气。严尤建议他们围三缺一,他们也拒绝了。王凤、王常带领的守军,从此断了念头,专心坚守——横竖是个死,抵抗到底,还有活命的希望嘛!而这一耽搁,刘秀、李轶、宗佻可就组织起了一支军队又返回了昆阳城下。人数并不多,刘秀亲自带领的先锋军只有一千多人,步兵、骑兵混编。所以,王邑、王寻也没太把刘秀的援军当回事儿,只派出几千人来抵挡刘秀。王寻、王邑以为这不过是个有些胆色的蟊贼,甩下尾巴就能把苍蝇赶走了。结果,刘秀一马当先,亲手砍杀了十几个人,跟随他的士兵们也受到了鼓舞,奋勇而进,取得了几个小规模战斗的胜利。昆阳城下,战役的势头从此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。新莽军顿兵坚城之下已经超过一个月,锐气渐渐挫败,起义军却愈发受到鼓舞。刘秀又添了一把火,他派人向城用弓箭中射入“密信”,告诉城中:宛城已经攻破。而这些密信,有一些因为射手射术的不精,也非常巧合地落在了新莽军的大营中。很快,昆阳城内外,新莽军、起义军都知道宛城已经攻破,援军即将到来——实际上,这是刘秀撒的一个谎,宛城真正攻破,是在三天之后。这时,李轶率领的援军后队也抵达昆阳城下。刘秀挑选了三千壮士,组成敢死队,由自己率领,亲自冲击王莽军。这一次,王邑、王寻不敢再轻视刘秀了,他们拣选了四五万精兵,亲自迎战刘秀。但同时,他们下达了一条奇怪的命令,其他诸营只许看,不许动,乱动者格杀勿论。而同样是拣选精兵,王邑、王寻的四五万人,战斗力跟刘秀的属下相差太多,这场兵力比10:1的对决,很快分出胜负,王邑、王寻的主力精锐被冲垮,王寻被斩杀。其他的新莽军就一直眼睁睁看着主帅战败,看着一只蚂蚁吞下了大象。王邑、王寻最后的这道命令,看起来就像他们非得攻下昆阳、不允许王凤投降一样蠢,但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。王莽征发的军队,是什么玩意?别人是地图开疆,他是数字打仗。典型的驱市人而战,只看人数。狼虫虎豹能打仗吗?不能!运粮队能打仗吗?不能!未经训练的,能打逆风仗吗?不能!王邑、王寻的命令,看起来蠢,实际上有一个重要考虑:乌合之众别来添乱!统帅的主力部队被打崩了,接下来的场面,可以称为:昆阳踩踏事件。昆阳城中的军队也纷纷出战,内外夹击,驱赶乌合之众。老天爷也来助刘秀,一时间电闪雷鸣、大雨倾盆,昆阳附近的滍川水瞬间暴涨,新莽军成群结队地被赶下河川。人数太多,以至于堵塞了河川。淹死的,踩死的,被杀的,百万大军灰飞烟灭,一个个被王莽强行征发的个体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。新莽军的主要将领,除了王寻这个先前没打过仗的战死之外,王邑、陈茂、严尤三位,都展现了出色的战场逃命技巧,王邑逃回了洛阳,严尤、陈茂逃往汝南。昆阳之战就此落下帷幕。这一战并不那么气壮山河,真正的对抗实际上只有刘秀与王莽军主力。表面上看,这是一场两万对一百万的不可思议的以少胜多之战,但本质上,这是一场五千对五万的可以理解的以少胜多之战。但不管怎么说,此一战,作为最重要的谋划者与执行者,刘秀展现了卓越的战斗才能和非同寻常的定力与意志。此一战,也为刘秀攒下了足够的政治声望,连同刘縯攻破宛城,在公元23年五六月间,整个中央帝国那些有远见卓识的豪强大族都注意到了舂陵刘氏。你好,我是不明山人,正在写简明中国政治史,每早六点,厕上一观,可通天地之气。你好,我是不明山人,正在写简明中国政治史,每早六点,厕上一观,可通天地之气。